Monday, September 27, 2010

火爆男子酷刑体罚妻儿 罚跑40圈复跪地磕头




火爆男子酷刑体罚妻儿 罚跑40圈复跪地磕头
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七日 晚上六时五十九分

(新加坡27日讯)火爆男子疑不满儿子偷溜出家门,竟使出3招,当众体罚母子3人。

他先罚妻子及两名儿子,烈日底下绕组屋跑40圈,再罚妻子跪地磕头,最后锁上大门不让妻儿入屋,前后7小时,居民为之感到愤愤不平。

周日下午1时,循环路第60座组屋的居民发现两个年龄约9岁和10岁的男生,背着重大书包,绕着组屋跑一圈又一圈。

不久,居民又发现一位长发少妇,赤着双脚,也开始绕组屋跑。骨瘦如柴的母子3人,从下午1时跑到4时,大约绕组屋跑了40圈。
记者估计,绕组屋一圈跑有200米距离,相信母子每人不间断共跑了8公里。
循环路居民拨报馆热线打抱不平:“母子3人在烈日底下跑了几个小时,脸颊都红了,我们看了很心疼,担心他们随时会晕倒!”

“有一个男子,相信是孩子的父亲,从3楼走廊监视他们,一直喊‘跑快一点,再不跑,我罚你跑更多’!”
有居民告诉记者,他见状问其中一男生,为何不停下来,他害怕说,因为偷溜出家门而被父亲体罚。不少居民可怜被罚的母子,给他们递上水、纸巾和糖果。但骂人男子看似脾气火爆,居民不敢上前制止。
居民纷纷批评:“男子太过份了,即使妻儿有错,也不必这样当众折磨他们,真没有人性!”

怒喝妻子 教跪拜叩首
罚跑后,火爆男子竟罚妻子在两儿子面前跪地磕头,对妻子怒喊:“你知道什么是跪拜叩首吗?”
记者当天下午4时多抵达循环路组屋,见一家4口在组屋前的有盖走廊。男子无视旁人眼光,大声训骂妻儿,妻儿低着头挨骂。
突然,男子怒喊“你知道什么是跪拜叩首吗?”
妻子原本呆站着,男子大发雷霆,身边儿子向她示意,少妇便跪下、磕三次头、再站起,再跪下、再磕头,反复做同样动作。

少妇额头磕出一块淤青
少妇跪地磕头,身旁儿子心疼母亲,伸手抚摸母亲的头,令人鼻酸。
记者观察,少妇额头有一大块深深的淤青,双脚膝盖也流血,相信磕头受罚,不是头一遭。
烈日下罚跑 母子偷向邻居讨水喝
烈日下被罚跑,母子又累又渴,偷偷向邻居讨水喝。
住1楼单位的女邻居说,下午2时30分,两个小男生满头大汗到她后门讨水,她给他们一人一杯水,问后发现,两人被父亲罚跑。

一包饭3人坐门外吃
邻居说,半小时后,一位少妇也到她后门讨水。当时家里沸水已喝完,邻居问她什么事,少妇回应,“你不要问,赶快给我,自来水也可以”。
傍晚5时多,邻居们见男子带妻儿回3楼组屋,却把他们锁在门外,原本罚他们站着,后来丢出一包饭,3人坐在门外吃。
邻居们说,直到晚上6时多,男子才让妻子进家门。他们透露,男子经常在屋内大声骂妻儿,这5个月来则罚他们站屋外。

#看到这则新闻,真的很心酸。。。这个男子太过份,太没有人性了!

Saturday, September 25, 2010

讀 人


人跟人最短的距離叫擁抱,人跟人最長的距離叫等待,人跟人最看不見的距離叫包容,最可怕的距離叫恨你一輩子!

人與人之間相處,都喜歡和不計較的人在一起,不計較的人剛開始時,看似失去,但長久下來卻是獲得;愛佔他人便宜的人,剛開始看似獲得,但相處久後卻是失去。

世界是一個大舞台,每個人都是一本書。讀人,比讀其他文字寫成的書更難。有的人,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願意把傘借給你,而下雨的時候,他却打着傘悄悄地先走了。你讀他時,千萬别埋怨他,因為他自己不願意被雨淋著,且是人家的雨傘,也不願意分担别人的困難,你能說什麼呢?還是自己常備一把傘吧。

有的人,在你有權有勢的時候,圍著你團團轉,而你離職了,或無權無勢了,他却躲得遠遠的。你讀他時,千萬要理解他,因為他過去是為了某種需要而讚美你,現在你没有那種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為你吟唱什麼讚美詩歌了。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來,先想一下自己過去是否太輕信别人呢?

有的人,在面對你倾訴深情的時候,語言的表述像一條流淌的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潛藏著一股污濁的暗流。讀他時,千萬别憎恨他,因為凡是以虚偽為假面來欺騙别人的人,人前人後活得也挺艱難,弄不好還會被同類的虚偽所懲罰,你應該體諒他的這種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歸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種的時候,他袖手旁觀,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當你收穫的時候,他却毫無愧色地以各種理由來分享你的果實。你讀他時,千萬别反感,因為有人肯與你分享豐收的甜蜜,不管他懷著一種什麼樣的心理,都應該持歡迎的態度。你做出一點犧牲,却成全了一個人的「業績慾」,慢慢地,會讓他學會一些自尊和自愛。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飾,且穿著顯示出一種華貴,而内心深處却充滿著空虚,充滿了無知和愚昧,那種文化的形態,常常不自覺地流露在他的言語行動中。你讀他時,千萬别鄙視他,因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縫師製作的,僅僅是貨幣的標誌,而人的知識、品德和氣質,却是一個人真正的人生價值。對於庸俗的人,你應及時對照一下自己的行為。

讀别人,其實也是在讀自己,讀真、讀善、讀美的同時,也讀道貌岸然背後的偽善,也讀美麗背後的醜惡,也讀微笑背後的狡詐……。

讀人,最重要的是讀懂怎樣的人。讀人,是為了要做一個真正的人。因此,讀人時,要學會寬容,要學會大度,由此才能讀到一些有益於自己的東西,才能讀出高尚,才能讀出歡樂,才能讀出幸福。

人與人相處,更多的是需要彼此之間的一份理解,一種信任。凡事多向積極的一面靠攏

,你會感覺生活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糟糕。對待别人多一份寬容,也許你會發現這樣的人生會多一份驚喜等著你的。

我們都應該學會笑對人生,笑對周圍的一切,此時,你也會感覺到你的周圍多了一縷陽光,一絲温馨。

Tuesday, September 21, 2010

察覺自己的偏執

一個大老闆管理員工頭頭是道,可是卻怎麼也管不住自己的兒子,直到有一天,
他試著重複兒子說過的話後,一切有了改變....

請看以下故事:

李先生,是一個在台中經營出口加工廠的老闆,工廠加公司有五六百名員工的規
模,由於自身積極的投入,不管是在業務上或是在管理上,均有相當的成效。

可是,他就是對他兒子沒辦法,那種代溝,對他們父子倆,就像是台灣海峽般,
怎麼樣也無法跨越。

每次一見面,講沒三句話,又是拍桌又是摔門,弄得家中雞飛狗跳。

這天,又是因為兒子的晚歸而再度上演鐵公雞,就在雙方面紅耳赤之際,兒子突
然間就住了口,然後一字一字的說出:「爸,再這樣吵下去也不是辦法,我能不
能請你把我剛剛說的那句話說一遍給我聽?」

「啊?!」李先生真的嚇了一跳,壓根兒也沒想到有這怪招。「你說...你說...
『作父親的太能幹,當然看不起兒子』?」

「不對!你再想想看!我是這麼說的嗎?」

「渾小子!那你怎麼說的?你自己說過的話,你自己為何麼不再說一次?」

兒子突然間笑出聲:「你看!從頭到尾,我說什麼你都沒有在聽,那些話是你自
己想的,我可沒這麼說。我們不是要溝通嗎?那麼,我說什麼,你重複一次給我
聽,再輪到你說,我來重複。」

「喂!哪有那麼多美國時間在那邊重複來重複去?你是真的想氣死我啊!」

「爸!我們就試試看吧!否則這種爭吵會沒完沒了的,你再想一想我到底是怎麼
說的?」

李先生想一想,終於承認:「我真的想不起來,你再說一次好了。」

「好吧!我說,『父親很能幹,兒子一方面很佩服,一方面怕自己跟不上,心裡
多少有點壓力』。」

李先生冷靜一想,他說的合情合理,自己怎麼會那麼激動?

結果,這天晚上,他們父子兩竟然可以談上兩個小時而不吵架,這個效果連李
先生也意想不到。

一覺醒來,雖然睡眠不足,但李先生一大早就到公司。

因為早上要開一個重要的採購會議,討論的是未來所要採購價值一千萬的機器,
到底要用美國貨好、還是日本貨好。

依採購部的報價,日本製的價格便宜,東西也不差,可是工程師卻主張買美國
貨。會議場上,李先生讓總工程師發表意見,這是一種表面上的禮貌,總工程師
也知道,老闆作久的人,多少喜歡獨斷獨行,什麼事情早就心有定見,經驗告
訴他,老闆問他只是個形式,誰不想省錢?

老闆要買那一種大家早就心知肚明,因此他無精打采,說不到五分鐘就說沒意見
了。

若是往常,李老闆總是會在這個時候大唱獨腳戲,享受那種權威感,今天竟然....

「總工程師,我來重複你的要點,你看我說的跟你的意思一不一樣;日本製的機
器,價格雖然便宜,東西也不錯,可是將來如果出了毛病,要他們來作售後服務,
問題就來了,他們的人因為語言問題無法跟我們直接溝通,找來的翻譯對精密儀
器又是外行,機器壞在哪裡,我們無法充分瞭解,下次再發生一樣的問題,還是
要請他們的人來,說不定還會耽誤生產時間,如此算下來,買美國貨還比較便
宜!」

隨著李老闆的重複說明,總工程師眼睛漸漸亮了起來,他打起精神,再次補充,
就著麼你一言我一語的,大家滔滔不絕的討論了起來.....

各位,如果是要吵架,彼此只顧著反擊對方就好了,如果是要解決問題,就應該
誠心去理解對方的想法,那麼,重複對方的話,一方面可以讓對方放心,知道你
們之間沒有誤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你在反擊或下結論前,把對方的意思消化
一下,通常,這時你會發覺,吵架不再是吵架,而是積極的溝通了。

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所產生的性格自然不同,相對地每個人所執著也會不
同。

雖然,我們凡夫俗子都是在貪、瞋、癡、慢、疑、五欲中遊盪。因性格差異上,
產生的執著分別深淺不同,而導致的果報也不同,本篇文章,予我很大的警勵作
用,也讓我自省一個晚上。

服務業工作,人與人相互的溝通是很重要的課題,面對來自不同的族群,所生的
問題在自己人生歷練上都是成長磨練。

如果,我們不能先放下自我的意識主觀,怎能心平氣和、充滿笑容,站在對方的
立場著想,用心為對方做事呢?

如果不能覺察自己的偏執,就會被自己的好惡所蒙蔽,也就會理直氣壯的拿著自
己所執著的價值標準,去衡量外在環境。

合乎自己的標準,就起了貪愛心,不合標準,就起了厭惡心,這個分別心,就是
煩惱的根源。

情緒是最容易感染別人的,盡可能輕鬆過日子,使你周圍的空氣輕鬆、活潑而愉
快。

我們一定要知道,分擔的擔子是輕鬆的,分享的快樂是事加倍的 !

【讀後感想】

人常以自身的角度、經驗去看事情,卻常忽略他人真正的想法及意見。

就如文章所言:如果不能察覺自己的偏執,就會被自己的好惡所蒙蔽,也就會理
直氣壯的拿著自己所執著的價值標準,去衡量外在環境。

試著重複對方所說的話,真的是個蠻不錯的方法??

Saturday, September 18, 2010

做人子女都會遇到的問題--醫祭

(這是政大新聞系汪琪老師前日寫下的沉痛文章,希望給有高齡父母的朋友參考)

醫祭

母親生前掙扎說出的最後一句話是「謝謝」。但是在她走後,這個「謝」字卻像是一塊不斷長大的石頭 ,重重的壓在心頭。

今天,也是她走後第四天,我決定坐下來寫這篇短文。因為唯有這麼做,我才能為父母親在臨終時所受的苦,找到一絲意義;也唯有這麼做,我才能面對母親臨終的那句「謝謝」。

我以這篇文章,祝禱所有我的親人、朋友、所有善良的人永遠不會經歷我、以及我父母所經歷的苦痛。

*****************************

和大多數人相比較,母親的最後一程已經不算「辛苦」。她在三年多前中風之後一直臥床,但神智清楚。四月十七號似乎吃壞了,腸胃不適,開始嘔吐以致滴水不能進;第二天晚上出現休克現象,緊急送醫之後診斷「消化道出血」、「脫水」、「腎衰竭」,血壓脈搏微弱,醫院發出病危通知。經過搶救,情況居然轉好,原先的問題一一解決,但是肺部卻開始積痰、積水,並出現肺炎徵兆,最後母親在四月二十九日停止呼吸。

母親走後,她和我的煎熬都告一段落。這裡我必須要說的,是生、老、病、死原為人生所必經,但貴為「現代人」,醫療延續了生命、卻也拖延了死亡、繼之拖延了我們承受的痛苦。自從母親進了醫院,我就開始和醫藥科學、以及醫療與保險體制展開一段艱難的合作與對抗關係。完全沒有醫療訓練的我,必須在救治與保護母親之間拿捏分寸;不論因為我想減少她的痛苦而延誤了醫療、或我想要她康復卻使她受盡折磨而去,我都會墮入無法原諒自己的深淵。

而我是唯一被迫去拿捏這種「分寸」的病人家屬嗎?

寫這些想法的時候,我對大多數一線的醫療人員只有心存感謝與敬意;我最親近的朋友中,也有好幾位在醫界服務。對於一個受過五至七年嚴格專業訓練的醫護人員而言,家屬所提出的「反專業」要求,他們只能選擇堅持或妥協。而這兩者之間的消長,在父親過世與母親過世的十年當中,我觀察到明顯的消長;今天醫生也有他們的無奈。「我常覺得我在繞圈圈」。

一位醫生說:「我告訴病人家屬不插鼻胃管,病人會營養不良、不插導尿管,會增加他們感染的機率,但是他們不聽,等出了問題又來問怎麼辦。」問題是,有多少病人有幸拔掉管子、又有多少是帶著滿身管子企盼人生的終點而不可得?

管子

一根根看似無害的軟管,有粗有細;每一種都有它的功能。由進食用的鼻胃管、排泄用的導尿管、到點滴、用藥、灌腸、抽痰、心導管與胃鏡檢查、人工呼吸,以至於種種監測人體狀況的裝置,無管不行。

對於一線的醫療人員來說,「管子作業」是基本訓練的一環;因此也是他們最普通的一項日常工作。如果血管太細無法接上點滴的管子就得多試插幾次;如果病人來擋、拔或掙扎就把手或身體固定、綁住;任務不能達成,是不能擔任醫護工作的。

除了醫療所必須,這些管子確實也帶來不少方便。有了點滴的管子,病人不需要承受打針的痛;有了鼻胃管,看護省去餵食的辛苦(事實上只要有鼻胃管,幾乎沒有看護會願意再嘗試餵食)。但是我們是否也可以由病人的角度來看這些管子呢?

我們不要忘記,所有的管子都有一定的路徑進入身體裡面。點滴的管子由針頭到血管,鼻胃管由鼻子進去食道、通到胃裡,導尿管由陰部到膀胱,抽痰的與人工呼吸的管子則由咽喉進到肺部。大部分的管子插進去之後都要拔出來,有時是為了要更換,也有的管子是在使用時就需要不斷的轉動、拔出再插入、拔出再插入…,例如抽痰。我母親在臨終前,醫生堅持一天必須抽四次痰,而有的病人有多到一小時抽一次的。

遺憾的是,我們的身體並不是設計來承受這些管子的。記得美國哥倫比亞新聞學院講座教授喻德基當年在籌辦台大新聞研究所的時候,曾經胃出血而入院,但是當他聽說醫生要為他作胃鏡檢查的時候,他立刻辦了出院手續逃跑了。現在健康檢查可以選擇無痛胃鏡,但是這個選項並不是沒有條件的,而這種條件往往只有健康的人才具備。如果相對健康的人都無法承受胃鏡檢查,一個臨終的病人又如何?

難的是,家屬病人無法面對「如果不作」的責任;有誰有勇氣承擔導致親愛的人死去的後果?這時候考驗家屬的是,究竟這些醫療措施究竟是否必須要。現在已經有許多人選擇放棄急救,但在看似無傷的第一根管子到急救之間,可能有一條漫長艱難的路程。在每一個轉折點上,「是否必須要」的問題都會浮現,而每一次浮現的時候,家屬都面臨承擔後果的責任。

真有必要嗎?

醫療措施是否必須要其實是一個純專業的議題,大部分的家屬在面對專業的時候,都會作最「合理」的選擇:由醫生決定。但實際上在「科學思維」與醫療保健系統的運作下,醫療決策並不是沒有盲點,在尊重家屬意見的美意下,這種決策現在也常常成為家屬所必須面對、負責的一環。
由於我和母親早已談過這些議題,所以我在母親第一天入院的時候就簽下放棄急救聲明;但是之後的幾次決定,就沒有辦法這麼明快。

首先是胃鏡檢查的問題。醫生說,如果不作胃鏡,就無法確知消化道出血的地點與病灶、也無法對症下藥;出血可能是潰瘍、也可能是癌症。

第一時間我的決定是配合醫生。但因為母親病危,所以這項檢查沒有立刻進行,在這期間我開始思考下一步的問題:對一名高齡的病人,即使是癌症,可以開刀嗎?可以化療嗎?如果不能,那又何必去確定它是否癌症呢?而當我通知醫生我改變主意的時候,醫生竟然告訴我作胃鏡是健保給付的要件;其實不作胃鏡也可以打止血針,只是我們得自費──總共約七百元。很幸運的,母親的出血在潰瘍藥和止血針的雙重效果下止住了:七百多元讓她逃過胃鏡的折磨。

在她大去的前三天我簽下放棄抽痰的聲明。當晚午夜醫生打電話來說,如果不繼續抽痰,可能轉成肺炎或呼吸衰竭,但他新採用的治療藥物可能是有效的;何況「抽痰之後病人會比較舒服」,我因此改變主意,母親繼續忍受一天四次抽痰的苦楚。

兩天後,她的呼吸加劇到一分鐘四十次,每一口氣都是掙扎;同時她的肺部出現感染的跡象;這表示醫生的治療不但沒有發生效力,而且害怕發生的事情仍然發生了。當醫生來通知必須作進一步「處置」時,我第二次簽下放棄抽痰和急救的聲明。在我簽過聲明之後,當天半夜又有護士來抽了一次,看護未能阻止,第二天母親就走了。

讓我想到當年父親臨終的時候因為心臟衰竭所以不停的施打強心針,之後肺衰竭而插管;痛苦異常的插管之後一星期不到,他就因為腎衰竭辭世。最後的一段日子,他在加護病房,我們也很少機會陪伴。回過頭來看,如果不打強心針,父親會少存活一個星期、但可以省去後面的折磨;那「必須要」的醫療措施究竟要依什麼標準來判斷?

現代化之後科學與專業的地位崇高;在「救人」的大前提下,我們往往忘記所有依據科學所做的判斷都含有機率的成分。這就是說,醫生認為抽痰,病人不會感染或比較舒服,但這不表示病人「一定不會」感染和比較舒服。

但是在專業的權威下,醫生與病人家屬在溝通的時候,所有的「機率」考量都被省略。再者,醫療與保險體制的特質,也令病人承受更多的折磨。母親在送進醫院急診時,就經歷了抽血等全套檢查。但是送進病房的時候,同樣的檢查又重複一次,詢問的結果,是「病房必須建立自己的檔案」。

但是幾分鐘前所做的檢驗結果為什麼不能由急診轉到病房?在醫界服務過的朋友說,醫院不同的部份,必須做出自己的「業績」。同一家醫院之內可以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同的醫院更是如此。當年父親在台大醫院等不到病房、必須轉到中興醫院。已經兩天兩夜沒有閤眼的父親,立即承受了所有同樣的檢驗;沒有人告訴我們離開台大的時候要申請病歷、何況台大的病歷另一家醫院是否接受也仍是問題。

其次,醫護人員的訓練讓他們深信醫療的正面效果,例如抽痰會讓病人比較舒服;而一根管子在喉嚨裡不斷的扭動、插入、拔出的滋味是什麼,他們無法關注、也無暇關注,否則他們會無法執行任務。但是健康的我們,能忍受一根管子在我們的喉管每一小時這樣的進進出出嗎?

結束

四月二十九號下午我趕到病房的時候,母親已經走了。前一天晚上我在病房外涕泗縱橫、掙扎著在醫生面前說出「我寧願她走」這句話的辛酸與苦楚,都已經是回憶的一部份。

此刻我最大的希望──相信這也會是我父母親的希望──是未來人們可以重新檢視「救人」的意義;也希望醫學家能夠更積極的思考如何發展更人道的醫療方式、而不再是堅持單一的「治療」思維,由延長病人的痛苦轉而幫助他們得到更平靜的結束。或許有一天,讓所有醫科學生體會插管感受的「醫療體驗營」,會是醫學訓練的第一步。

如果有這麼一天,我就可以更坦然面對母親最後的那聲「謝謝」。

Tuesday, September 14, 2010

效力于AC米兰的基督徒卡卡 “我属于耶稣”



现年25岁、目前效力于意甲AC米兰队的巴西球星里卡尔多·伊泽森·桑托斯·莱特·卡卡(Ricardo Izecson Santos Leite Kaka)在去年12月的国际足联投票中,击败阿根廷球员梅西和效力于英超曼联的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小小罗),获得世界足球先生奖项。卡卡在夺奖后坦言获得世界足球先生超出了他孩提时代的梦想。“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夜晚,从小我的梦想仅仅是能够一直为圣保罗踢球,但现在上帝给予我的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的梦想。”卡卡激动地说道。

上月在日本举行的俱乐部世界杯赛决赛中,卡卡穿着一件写有“我属于耶稣”的短袖进行比赛,比赛胜利后,这件衣服随后被送给巴西总统卢拉。

卡卡休闲时候会和家人经常去教堂,经常捐助,睡前习惯阅读《圣经》,喜欢福音音乐。当被记者问到你怎么看待你的未来时,卡卡答:“我的未来在上帝手中。”

卡卡信奉上帝,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巴西天才少年每次进球后都会竖起双手的食指,指向天空,这名虔诚的基督徒要把每个进球都献给耶稣。

卡卡的这个动作颇有深意。小时候,卡卡在一次跳水时出了偏差,导致脊椎骨节破损,这本有可能导致他足球生涯的终结,但他坚持了下来。卡卡相信,是耶稣的力量让他康复,并且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每次进球后他双手指天感谢耶稣的恩赐,2004年随AC米兰称雄意甲后,他穿着一件特意准备的庆祝短衫,上写“我属于耶稣”。

现在卡卡仍然保持着这个信仰,德国世界杯上,碰上巴西的球队最好祈祷卡卡不要做出这个手势——一旦卡卡感谢上帝,他们就只能灰溜溜地品尝被进球的苦果了。

基督徒卡卡热爱读书缺少绯闻让小报记者沮丧

南美足坛历来盛产那种狂放不羁、自由散漫类型的球员,但是目前在巴西队占据主力位置的卡卡,却经常文静得像是一个公司白领。与罗纳尔多或是卡洛斯这些热衷于夜生活的国家队队友相比,卡卡却更愿意将时间花在阅读各种书籍上,尤其是睡觉以前。从他的身上,充分体现出“雅皮士”那种年轻化、城市化和专业化的内涵。
卡卡的这种特点与他的家庭背景大有关系,由于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卡卡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平时有空就会读圣经。因此在成名之后,卡卡并没有像那些曾经历贫困生活的巴西球员一样选择放纵的生活方式,而是继续以平静态度面对职业生涯的变化。
无论在圣保罗还是米兰,英俊的卡卡身边都不缺乏异性追求者,但他并没有在美色的诱惑面前迷失自己。这一点让小报记者们感到十分沮丧,因为卡卡实在不是一名能够制造出绯闻的球员。在卡卡去年底举行的婚礼上,最为抢眼的反倒是罗纳尔多身边的新女友。不过这样一种洁身自好的生活方式,并不意味着卡卡会失去巴西球员独有的那种灵气。作为巴西队中前场“魔幻“二加二”方”中的一员,卡卡将在球队的卫冕征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卡卡超级基督徒电话录音毋忘上帝

AC米兰球星卡卡甚至在其手提电话留言信箱中也提到信奉的上帝,他在录音中说:「这裏是列卡度(卡卡名字),请在信号后留言,上帝保守你。」

讲起信仰,原来卡卡的国家队队友阿祖安奴,最近也信了在巴西十分流行、教义接近新教的福音教会,并已经受洗。阿祖安奴於周中对波图的欧联赛事射入第一球后脱掉球衣庆祝,其底衫上写《圣经》章节「腓立比书4:13」。经文大意是通过上帝赐予的力量。该名前锋在该仗连中三元,莫非便是靠信仰的力量?

洁身自好的基督教徒

卡卡是一个谦逊的男孩。卡卡严格履行教徒的职责,排斥婚前性行为。就在去年,卡卡和相爱多年的18岁少女卡罗琳娜,他们在圣保罗一所教堂内完婚。

虽然卡卡被称为“巴西的小贝”,但他一向低调,在巴西的婚礼并没有大肆铺张,也没有针对媒体故意曝光增加知名度,处处都显现出来基督教徒的节约品质。

身处帅哥美女云集的意大利,面临众多美女的围绕和纠缠,卡卡这份洁身自好实为不易。

摘自--《基督徒明星最新动态博客》 网址: http://blog.sina.com.cn/xinshang123

Sunday, September 12, 2010

我的妹妹 张秀梅牧师诗歌布道会


張秀梅牧師,15年來以演唱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帶領佈道會,也是教會圈子內许多信徒所喜愛的福音歌手。

Friday, September 3, 2010

你得『 老年痴呆症 』的機率有多大 ?

一般人所謂的 老年癡呆症,其實它的真正醫學名稱叫做『 阿茲海默氏症 』。美國總統『 雷根 』在高齡退休之後罹患老年癡呆症,好萊塢名影星『 米高福克斯 』也在盛年之時罹患老年癡呆症,他們生活優渥、事業成功、重視健康 與 保養,為什麼 仍然不敵『 阿茲海默氏症 』?

什麼是『 阿茲海默氏症 』呢 ?

醫學的解釋如下:阿茲海默氏症 是 一種腦部疾病,也是大腦 逐漸退化 的過程,會造成腦部神經細胞功能的逐漸喪失,由於腦部神經細胞專責思考、記憶、運算 及 行動,因此,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病人的心智功能逐步喪失,甚至最後連執行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都會失去,像是刷牙、穿衣、洗澡 及 大小便等。

主要臨床症狀是:

� 逐步惡化且明顯的記憶力喪失
‚ 語言能力變差
ƒ 失去空間立體感 及 方向感
„ 性格改變
… 認知功能變差
† 無法自理生活

一般將阿茲海默氏症分為三個階段,病情是每況愈下:

第一階段為早期:

症狀以記憶力減退為主,病人對剛發生的事,剛說過的話可能還記得,但是近期記憶則不完整,如數小時前吃過晚餐,幾天前去哪裡郊遊等。這時病人會 重複問 同一問題,有時一天內問十幾次。語言方面 出現 叫不出東西正確名稱的情形,講到某件物品時會以 “ 這個、這個 …… 那個、那個 “ 來代替,對別人說話 或 字詞中較長的句子聽不懂。空間立體感變差,畫不出 或 看不懂立體的圖樣。病人自己對以上的症狀會顯得憂慮,所以早期的阿茲海默症有時很難 和 憂鬱症鑑別。

第二階段為中期:

記憶力越來越差,連剛說過的話會忘記,即使給他提示也想不起來。語言問題也越嚴重,出現言語錯亂的情形,病人因講不出正確名稱而以其他字 或 自己編造的字來取代;喃喃自語,經常重覆同一句話。病人的日常生活因立體感 和 方向感變差而發生困難,如無法穿好衣服,在自家附近街道會迷失等,這時不可讓他開車 或 獨自出門。基本性格尚未改變,但會變得不在乎,不願受約束,有時會有行為上的問題,出現幻想。病人愛鬧情緒,顯得孩子氣。認知功能最先變差的是計算力,簡易的加減也會算錯。病人對熟悉的家人 或 親友變得不認識,甚至鏡中的自己都不認得了。

第三階段為晚期:

病人的記憶力 及 認知功能幾乎完全喪失。病人不講話 或是 不斷說些聽不懂的單字,整天呆著不想動。前兩期還保有的運動功能也變差了,肌肉關節僵硬、大小便失禁、吞嚥困難,營養不良而體重減輕。因病人不活動,吃東西容易嗆到,小便蓄積又失禁,常造成肺炎 或 尿路感染而送醫,終於不治。

( 以上 醫學資料 來自台中榮總家庭醫學科 - 唐憶淨醫師 )

以下內容是個人長期諮商工作的 心得分享 ( 僅供參考 ) !!

有三種人 特別容易 得到 老年癡呆症:
� 退休的老師
‚ 退休的軍官
ƒ 退休的主管

為什麼是這三種人呢 ? 如果你夠 心細,你將會發現這三種人有 共通的特性,在過往 他們 尚未退休 之前,他們都有一定的 社會地位,甚至在他們的工作職場中,在下位的人 常常 必須是 要聽他們的指示 做事,因此他們已經非常 習慣 別人 對 他們言聽計從 ( 甚至 指揮 他人做事 )、他們呼風喚雨 …,但 退休後呢 ? 他們忘記自己的身份 已經 不再是職場上的角色,回到生活裡,面對的都是自己的家人、街坊鄰居,然而家人、街坊鄰居 是 不需要聽命於他們的指揮,如此前後轉變的大落差開始衝擊他們內心裡強大自尊,造成極度的失落,於是他們 會 不斷地懷疑、否定 自己 存在的價值;在『 身、心、靈 』的角度裡,當一個人感覺自己 已經 沒有存在的價值之後,就會開始萎縮,便會從他的腦部開始,所有他呈現的症狀,都只是在告訴他週遭的人,他希望得到更多的 關心 及 掌聲,因為他人生的舞台 沒有了。

但這些人當中 有一種人的特質 卻可以 倖免其難,就是當他退休後,他 仍然有 自己的 生命目標 及 興趣,他不會一直 活在過去 的世界裡。

你看清楚了 真相 了嗎 ? 『 活在當下 』就是這個意思 !! 你週遭有老年痴呆的朋友嗎 ? 試著去理解他會老年痴呆的『 因 』,不要再因為他呈現的症狀 而 辱罵他,試著給予他更多的 關心、讚美 及 肯定,也試著讓他從你的 認同 中培養出興趣,甚至再度燃起 找回自己 生命存在價值 的動力,因為當你年老的時候,你也可能會需要得到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