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不久的台湾著名作家赵宁,曾经在一个讲座中和听众分享一个故事强调反省从自己开始。
他说,有一次他去某地演讲,演讲内容是经营人际关系。他一向风趣幽默,引经据典,让大家都感受到对人尊敬包容的重要,获得满场的采声。
演讲完毕,他从会场走出来,没看两边就过马路,结果一个德士司机倏地开车过来,差一点就撞倒了他。他吓了一跳,想要开口教训司机一下。没想到,他还没说话,司机先生已经开骂了。“你找死呀?”他说。赵宁一听,火上心头,马上也不甘示弱地说,“你才找死呢!”
司机听了,怒气冲天,把车开到路边,大声嚷着说,“有本事就过来。”赵宁更气了,他也大吼,“你过来,我等着你。”
就在这时,会场里的人陆陆续续出来了。一位高中学生看着台上斯斯文文的赵宁此时脸红脖子粗的模样,一脸诧异。大概是在想怎么刚才在台上还在讲如何经营人际关系,这会儿却和人对上了。赵宁看到,感觉非常羞愧。他想:我怎么能说一套做一套呢?刚才说不定根本就是我的错呀。于是他马上对着德士司机一鞠躬,说,“对不起,都是我不好,请你原谅。”
德士司机本来已经准备下来火拼了,看到赵宁低声下气赔罪,居然也不好意思的说,“哪里哪里,都是我的错。”说完,开了车子走了。本来你一句我一句,眼看就要打起来,可是结果却因为一个认错,一个反省,就化干戈为玉帛。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变成无事。不过要是两个人都不反省自己,都不退让,仗着声音、力气来处理问题,那么一定就会是无事变有事,小事变大事了。
生活中,随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只要先从反省自己开始,就能减少很多问题。请求原谅不丢脸,能饶人处且饶人,这样大家都能过得心平气和。
這是AMY TEO生活部落格 親愛的朋友,這裡記錄了AMY生活的點點滴滴!以及到處收集的好文章,與大家分享!!喜歡的內容,請您自行引用,不需告知言謝,如有侵權,煩請告知,即時刪除,感謝來訪指教,祝您 !!!! 平安健康快樂"
Monday, March 30, 2009
Sunday, March 22, 2009
今天,你生活对了吗?
曾经听过一则故事,有位年轻生意人,每天早出晚归,拼业绩,养家活口。他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他的创业。他的太太更是他事业上的得力助手。忙碌的工作使他们忽略了父母、孩子,甚至健康。有一次,他从外国公干回来,得了严重的感冒,留在家中休养。一对稚气的儿女在房里看图书,孩子们的嬉笑声如此动听。此刻,他才发现,原来他已经很久没有和孩子们相处。他往窗外一望,见父母亲正在庭院里品茗,愉快地闲聊。
“我多久没有好好地生活了”他摇摇头。原来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生活是什么?
生活与生存不同。在有生之年,即使是最后一口气,就是生存。生活是你如何在生存的同时,充实并有意义地活一场。生活有不同的形态,可以平淡、轰轰烈烈、坎坷、甚至来个峰回路转、离奇古怪。你可以决定用微笑去面对你的生活,同样的,你也可以糊涂地过完一生。大部分的人为了所谓的“生存之道”,庸庸碌碌地过完一生,却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埋怨没有好好地生活。何不在忙碌的同时,找个时间好好休息,沉淀自己、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你想要的?
今天,你生活对了吗?
×××
人生于世,真正在生活着的时候很少,大部分的时间只是生存着。生存和生活不同,比死人多一口气,就是生存。生存之际,还能体会人生趣味,品尝人生的甘辛,那就是生活。多数的人,只有生存;少数的人,才有生活。
《诗与诗人》-梁实秋
“我多久没有好好地生活了”他摇摇头。原来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生活是什么?
生活与生存不同。在有生之年,即使是最后一口气,就是生存。生活是你如何在生存的同时,充实并有意义地活一场。生活有不同的形态,可以平淡、轰轰烈烈、坎坷、甚至来个峰回路转、离奇古怪。你可以决定用微笑去面对你的生活,同样的,你也可以糊涂地过完一生。大部分的人为了所谓的“生存之道”,庸庸碌碌地过完一生,却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埋怨没有好好地生活。何不在忙碌的同时,找个时间好好休息,沉淀自己、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你想要的?
今天,你生活对了吗?
×××
人生于世,真正在生活着的时候很少,大部分的时间只是生存着。生存和生活不同,比死人多一口气,就是生存。生存之际,还能体会人生趣味,品尝人生的甘辛,那就是生活。多数的人,只有生存;少数的人,才有生活。
《诗与诗人》-梁实秋
Wednesday, March 11, 2009
這一生中,你錯過了什麼? 小故事分享
太太在二十五歲時問丈夫,
丈夫沮喪的回答她 :我錯過一個新的工作機會。
三十五歲時,丈夫生氣的告訴她:我剛錯過了一班公車。
四十五歲時,丈夫傷心的說 :我錯過與親人見最後一面。
五十五歲時,丈夫失望的回答 :我錯過了退休的好時機。
六十五歲時,丈夫 匆匆的答說 :我錯過了看牙醫的時間。
一如往常的,太太總是回以微笑,而微笑中總帶著落寞。
七十五歲那年,太太不再問先生了 ,
此時,先生正跪坐在病危的太太面前,
想起太太每隔一段時間,總要問他的問題,他反過來問太太 ,
而太太的微笑中帶著解脫回答:這一生,我沒有錯過你!
此時, 先生早已淚流滿面,
原以為兩人可以永遠在一起,
所以,終日忙著工作與繁瑣的事,卻從不曾用心體貼朝夕相處的另一半,
先生 緊抱著太太說:這輩子,我 錯過妳五十年來的深情?
繁忙的都市裡,有著許多為工作打拚的人,
大家總習慣於把工作當成生活的重心,
為了滿足社會的價值,不惜出賣自己的時間與身體,
捨不得多花時間投資健康,以至於錯過了陪同孩子成長的機會、
忽略了身旁關心自己的親友、輕忽了自己的身體。
珍惜,果真要在錯過後才能感受?
沒有人知道 明年今日會怎麼?
人世無常,趕緊把握當下,把心中的感激告訴愛你的人、
用行動關心你的家人,把每一天都當成人生的最後一段 ,
即使走了,也能讓自己及身旁的人了無遺憾。
我想我也錯過了很多很多
丈夫沮喪的回答她 :我錯過一個新的工作機會。
三十五歲時,丈夫生氣的告訴她:我剛錯過了一班公車。
四十五歲時,丈夫傷心的說 :我錯過與親人見最後一面。
五十五歲時,丈夫失望的回答 :我錯過了退休的好時機。
六十五歲時,丈夫 匆匆的答說 :我錯過了看牙醫的時間。
一如往常的,太太總是回以微笑,而微笑中總帶著落寞。
七十五歲那年,太太不再問先生了 ,
此時,先生正跪坐在病危的太太面前,
想起太太每隔一段時間,總要問他的問題,他反過來問太太 ,
而太太的微笑中帶著解脫回答:這一生,我沒有錯過你!
此時, 先生早已淚流滿面,
原以為兩人可以永遠在一起,
所以,終日忙著工作與繁瑣的事,卻從不曾用心體貼朝夕相處的另一半,
先生 緊抱著太太說:這輩子,我 錯過妳五十年來的深情?
繁忙的都市裡,有著許多為工作打拚的人,
大家總習慣於把工作當成生活的重心,
為了滿足社會的價值,不惜出賣自己的時間與身體,
捨不得多花時間投資健康,以至於錯過了陪同孩子成長的機會、
忽略了身旁關心自己的親友、輕忽了自己的身體。
珍惜,果真要在錯過後才能感受?
沒有人知道 明年今日會怎麼?
人世無常,趕緊把握當下,把心中的感激告訴愛你的人、
用行動關心你的家人,把每一天都當成人生的最後一段 ,
即使走了,也能讓自己及身旁的人了無遺憾。
我想我也錯過了很多很多
Saturday, March 7, 2009
如果聖經是武林秘笈
施以諾◎著
您看過武俠小說、影視嗎?我的好朋友陳正修宣教士有一段比喻我非常喜歡,他說:
「聖經就如同一本武功密笈,有人讀了只學會了一招半式、有人讀了之後倒頭就睡(什麼都看不懂~成了催眠的工具)、有人讀了練到走火入魔(射雕英雄傳~西毒歐陽鋒)、有人讀了練就了一身的爐火純青…,為什麼有這麼不同的結果?是武功密笈的錯?當然不是,而是每個練武功的人不同。」
我非常喜歡上述的比喻方式。可不是嗎?如果聖經是本【武林秘笈】,我們可以把讀經者給分為幾類:
一、 只會「一招半式」:
這或許是最多人的寫照,像金傭小說中剛開始學降龍十八掌的郭靖,就只會那麼一招,雖然已經不錯了!但總難以應付每一種狀況。
二、 只是「背而不用」:
類似天龍八部中的王語焉,幾乎能背出所有的武功秘笈(經文),但僅只於「知識」,碰到困難時自己卻一招也使不出來,無法生活化。
三、 練到「走火入魔」:
像西毒歐陽鋒。片面解經,越解越偏激,甚至因血氣而罵人時還會從聖經中引經句典,但事實上早已背離信仰本質,變得激進、極端而不自覺。
四、 練得「爐火純青」:
可以將聖經中的知識活用,將信仰生活化,成為生活中的力量與指南,無論碰到什麼窘境,都能活用聖經中的教導,用來面對眼前的難關。
美國第三十任總統柯立芝曾說:「在聖經中,你可以找到解決世界上任何問題的方法。」
美國第三十九任總統吉米.卡特則說:「聖經即是力量的泉源。」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世代,《聖經》早已是一本唾手可得的書籍。如果把聖經比喻為一本武林秘笈,您會怎麼看待它?是只練「一招半式」?只是「背而不用」?還是已練得「走火入魔」?或是能練到「爐火純青」?
同樣一本聖經,端看您用怎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它。
【上帝的小叮嚀】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
Friday, March 6, 2009
藥瓶中的乾燥劑
要注意的是,藥罐上標示的保存期限是「未開封」狀態下的期限,一旦開封後,保存期限就會縮短;因此,吃不完的藥別因為怕浪費而留下來,因為吃了變質藥品不但不會治病,還可能傷身。
>>>> ...藥瓶中的乾燥劑~~~您一定要知道~~~
問:網路上有一則消息說:根據美國國家藥典(USP)規定,藥品一旦開罐,罐內所附的棉花和乾燥劑,就必須立刻丟棄,否則它們會因吸附水氣,成為藥罐內的一項污染源!我從未聽聞這項「常識」,還以為乾燥劑可以繼續保持藥品乾燥,請問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嗎?
答:是的,藥罐內的棉花和乾燥劑,在開罐後就必須立刻丟棄,否則可能吸附水氣,讓水氣留在藥罐內,反而容易使藥品潮濕變質,而國人對這個常識相當缺乏。
藥罐未開封前,放置棉花的用意有二,一是避免運送過程的碰撞,讓藥品粉化,二是阻止水氣進入;乾燥劑則是防止若有少量水氣進入藥罐時,可將其吸附。
但藥罐一旦開封,這兩個「幫手」反而會變成吸附水氣的「凶手」,最好把它們丟掉,別繼續放在藥罐裡。 藥品怕光照、潮濕、高溫,一旦開封後,最好能夠放在乾燥箱內,是最理想的保存方式。
最忌諱放在浴室、廚房等地方,這些潮濕的場所容易使藥品壞得快。
有些民眾喜歡把藥品冰在冰箱內,不過,除非是強調需要冷藏的特殊藥品,一般藥品並不建議放冰箱;因一旦拿出來服用,忘了放回去,更容易潮濕。
還要提醒的是,藥品開封後最好盡速服用,不要長期存放。要注意的是,藥罐上標示的保存期限是「未開封」狀態下的期限,一旦開封後,保存期限就會縮短;因此,吃不完的藥別因為怕浪費而留下來,因為吃了變質藥品不但不會治病,還可能傷身。
常識你注意到了嗎? 根據美國國家藥典( USP)規定,藥品一旦開罐,罐內所附的棉花和乾燥劑,就必須立刻丟棄,否則它們會因吸附水氣,成為藥罐內的一項汙染源!
感謝朋友這項〝常識〞 我以前從未聽聞,而且還以為乾燥劑可以繼續保持藥品乾燥,請大家告訴大家吧 !
Thursday, March 5, 2009
禱告
主題:藉禱告改變人
經文:歌羅西書一章9-12節
每一天,你都會看到周遭有人生命需要改變。也許是你那位不認識基督的姊姊,或是隔壁那位已經信主卻愛傳話的鄰居。不過,改變別人或自己生命最有效的方法,其實就是禱告。神藉著使徒保羅,建立了一個以基督為核心的明確禱告模式。
信徒往往懶得禱告,三言兩語就禱告完畢。我們只會在嘴巴裡說「求神賜福給某某某」,卻沒有明確指出什麼樣的賜福。神不是含糊的神,祂在每個人身上的作為都是審慎而仔細的。而且祂喜歡我用祂的話與祂溝通。歌羅西書第一章的禱告,提到神對祂兒女最大的渴望。當我們到祂面前,不斷將自己、朋友、家人的名字套入經文裏,就等於是在求神顯明祂在每個人身上明確的旨意。
神應允歌羅西人的禱告,改變了他們所提到的那個人。祂樂意正面的回應人的祈求,使人能更認識祂的旨意,更渴慕討祂喜悅。
禱告或許沒有立竿見影之效。我們可能等了好久好久才等到所愛的人歸向基督,或好不容易才看見愛傳話的鄰居長出仁愛的果子。但其實神早已在幕後開始動工,慢慢開啟他的屬靈悟性,感動他渴望選擇相信神。我們的責任就是不斷的禱告,而且是以基督為核心、明確的禱告。
取材自~查爾斯 史丹利 牧師(生命的觸動)
經文:歌羅西書一章9-12節
每一天,你都會看到周遭有人生命需要改變。也許是你那位不認識基督的姊姊,或是隔壁那位已經信主卻愛傳話的鄰居。不過,改變別人或自己生命最有效的方法,其實就是禱告。神藉著使徒保羅,建立了一個以基督為核心的明確禱告模式。
信徒往往懶得禱告,三言兩語就禱告完畢。我們只會在嘴巴裡說「求神賜福給某某某」,卻沒有明確指出什麼樣的賜福。神不是含糊的神,祂在每個人身上的作為都是審慎而仔細的。而且祂喜歡我用祂的話與祂溝通。歌羅西書第一章的禱告,提到神對祂兒女最大的渴望。當我們到祂面前,不斷將自己、朋友、家人的名字套入經文裏,就等於是在求神顯明祂在每個人身上明確的旨意。
神應允歌羅西人的禱告,改變了他們所提到的那個人。祂樂意正面的回應人的祈求,使人能更認識祂的旨意,更渴慕討祂喜悅。
禱告或許沒有立竿見影之效。我們可能等了好久好久才等到所愛的人歸向基督,或好不容易才看見愛傳話的鄰居長出仁愛的果子。但其實神早已在幕後開始動工,慢慢開啟他的屬靈悟性,感動他渴望選擇相信神。我們的責任就是不斷的禱告,而且是以基督為核心、明確的禱告。
取材自~查爾斯 史丹利 牧師(生命的觸動)
Monday, March 2, 2009
生氣的背後
攻擊-受傷後的反應
最近我聽到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位先生養了一隻吉娃娃狗,溫馴乖巧,但有天這隻小狗被鄰居的大狗咬傷了,鄰居立刻將牠抱來歸還主人,當主人心疼的伸出雙手要將小狗接過來的時候,沒想到牠竟突然攻擊主人,緊緊的一口咬住主人的手。主人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對鄰居說:
「牠咬我是因為牠受傷了。」
這是小狗在受傷時的本能反應,不是因為牠恨主人,而是為了自我防衛,以免再次受傷,此時主人若誤以為小狗是蓄意攻擊他,必會生氣,反使事情越弄越糟。
遷怒-餘怒未消的跡象
有位父親下班回家,一進門就看到十多歲的女兒正在用他的工具修理東西,而工具散落一地,使客廳凌亂不堪,他便不禁開始破口大罵,聰明的女兒在收拾乾淨後跑來擁抱他,然後問:「爸爸,你今天在辦公室裏一定遇到不愉快的事,是嗎?」
這位懂事的女孩瞭解老爸的怒氣不完全是針對她,而是他裏面可能因為別的事受傷了,因此她沒有情緒反應,反而能安慰爸爸,這是極大的智慧。
我們在生活中是否也常遇到類似的狀況?例如:孩子放學回來重重的把書包一摔,問他發生了甚麼事,他卻不禮貌的說:「你好煩喔!」
太太問先生晚餐想吃甚麼,先生竟不客氣的說:「跟妳結婚這麼久了,我愛吃甚麼妳還不知道嗎?」
先生下班回來看到太太抱著孩子沮喪的坐在客廳裏,便過去關心的問:
「心情不好嗎?」沒想到太太卻生氣的說:「你怎麼到現在才回來?」
關懷-療傷的最佳良藥
在這些情況中,若當事人都認為對方針對你在發脾氣,一定也會開始生氣,不是罵回一句難聽的話,就是用冷漠與迴避來拒絕對方。因為我們也受傷了,需要自我防衛。
但如果我們能看到:他對我兇,是因為他受傷了,事情就能比較正確的解決。
我們怎麼去面對一個心靈受傷的人呢?首先,他需要被瞭解,被接納。
媽媽可以對孩子說:「你今天在學校受委屈了,來,告訴我發生了甚麼事。」
太太可以對發脾氣的先生說:「你心情不好,除了我之外,還有誰惹你生氣啊?」
而另外
那位先生可以對沮喪的太太說:「一整天在家帶孩子真辛苦,妳希望我現在為妳做甚麼嗎?」
如此對方的情緒一定很快的能穩定下來,在感受到被瞭解與接納後,他甚至可能因剛才失禮的表現覺得內疚。
省思-突破的開始
羅馬書十二章廿節說:「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的行為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何況我們的親人,絕非仇敵,我們豈不更應如此善待他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我們自己成為那個敏感、易怒、無理、情緒失控的人的時候,我們也應意識到其原因很可能是我們曾經受傷,而傷口尚未復原。
就像有次我的腳趾受傷,家人從我身邊經過碰到了它,我痛得本能的大叫:
「你為甚麼踩我?很痛唉!」把對方嚇了一跳,他是故意踩我嗎?絕不是。
其實他只是碰了一下,也不是故意要傷害我。但若沒有傷口,就算他踩到,我都不會生氣。我又痛又叫是因為有個未復原的傷口存在,每當別人去碰它一下,或自己不小心踢到,就痛得生氣,也使對方不敢接近我。
心靈的傷口也是一樣,有位姊妹在電話中啜泣著對我說:「我覺得我快把我的孩子毀了,他們一點小小的錯誤,就會讓我氣得對他們怒吼,我知道我不該說那些難聽的話,但就是沒辦法控制......」
我對她說:「那是因為妳自己曾經受過很深的傷害,沒有完全被醫治,而他們碰到了妳的傷口。」
這位姊妹的傷口是自卑感,不確定自己的價值,以致於當孩子表現不佳,她就覺得被否定了,憤怒只是被否定之後的本能反應。
若我們能瞭解自己裏面尚待醫治或解決的問題,再正確的對症下藥,必能成為情緒穩定、別人喜歡接近的人。我們也更能看清其實許多不快樂不是別人造成的,乃是自己裏面的問題。
取自 楊鶴嵩專欄 生氣的背後
Sunday, March 1, 2009
必得滋潤
我們在這裡要學一個大功課:我們要得,必先予;要聚,
必先散;要自己快樂,必先使人快樂;要自己的靈性強健,
必先幫助別人的靈性;我們澆灌別人,自己也得了澆灌。
這是怎樣一回事呢﹖我們努力使自己有用,結果便有能力有用了。
我們蘊蓄著的天才和才能必須藉運用才發現出來。
我們不知道自己有惠人的同情心,但到我們擦去寡婦的眼淚,
解去孤兒的苦情時就知道了。
我們常發現在要教訓人的時候,自己反得了教訓。
我們有多少人曾在病榻上學得了寶貴的教訓﹗
當我們以經言教導人的時候,常是面紅耳赤,
因為感到自己所知道的太少了。
在我們與軟弱的聖徒對談時,自己反而更清楚的知道神的旨意,
更深刻的認識神的真道。
因此當澆灌別人的時候,自己便會謙卑。
我們發現自己還有許多恩典未曾得到;
許多軟弱的聖徒反而在知識上超過了我們。
在我們為別人工作的時候也能加增自己的安慰。
我要使他們快樂,而那安慰反使我們的心暢快起來。
正像冰天雪地裡兩位遊客一樣,兩個用力扶著那個的手,
免得他凍死,誰知道這樣一來自己的血反而大大流動起來,
因而救了自己的命。
撒勒法的窮寡婦把她僅有的食物給先知吃,
而從那時起她便毫無所缺。
給人才有人給你,且必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給你。
取自今日靈糧~司布真
必先散;要自己快樂,必先使人快樂;要自己的靈性強健,
必先幫助別人的靈性;我們澆灌別人,自己也得了澆灌。
這是怎樣一回事呢﹖我們努力使自己有用,結果便有能力有用了。
我們蘊蓄著的天才和才能必須藉運用才發現出來。
我們不知道自己有惠人的同情心,但到我們擦去寡婦的眼淚,
解去孤兒的苦情時就知道了。
我們常發現在要教訓人的時候,自己反得了教訓。
我們有多少人曾在病榻上學得了寶貴的教訓﹗
當我們以經言教導人的時候,常是面紅耳赤,
因為感到自己所知道的太少了。
在我們與軟弱的聖徒對談時,自己反而更清楚的知道神的旨意,
更深刻的認識神的真道。
因此當澆灌別人的時候,自己便會謙卑。
我們發現自己還有許多恩典未曾得到;
許多軟弱的聖徒反而在知識上超過了我們。
在我們為別人工作的時候也能加增自己的安慰。
我要使他們快樂,而那安慰反使我們的心暢快起來。
正像冰天雪地裡兩位遊客一樣,兩個用力扶著那個的手,
免得他凍死,誰知道這樣一來自己的血反而大大流動起來,
因而救了自己的命。
撒勒法的窮寡婦把她僅有的食物給先知吃,
而從那時起她便毫無所缺。
給人才有人給你,且必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給你。
取自今日靈糧~司布真
別扣錯第一顆扣子
如果將工作視為義務,人生就成了地獄;
如果將工作視為樂趣,人生就成了天堂。
一個人除非喜歡自己做的事或做自己喜歡的事,否則很難有成就,更難獲得快樂。
多數人在一生當中,工作就佔了將近十萬個小時,這大約是我們成年生命中醒著的一半時間。想想我們投資這麼多的時間在工作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而令人難過的是,這樣的投資在個人滿足感上所得到的回報,卻是少得可憐。
你也有相同的感受嗎?總以為只要工作有成,多賺點錢就能帶來快樂,然而事實上卻依然悶悶不樂?以為生活應該無憂無慮,因為一切都穩定了,卻仍覺得悵然若失?
大部分人工作時,都不快樂,因為大家在選擇職業時往往都是以賺錢、爭取高職位或昇遷為目的,完全置自己的興趣於不顧,這即是扣錯了第一顆釦子。所以,我們很少聽說工作是幸福的事,你可以去聽聽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銀行員、餐廳女侍、工程師……他們大多只會抱怨工作繁重枯燥、錢又少……
聽他們說話,不免會產生一種錯覺:如果這些人薪水能高一點的話,或許工作會愉快得多──這顯然又扣錯了釦子。應該是:除非我們先喜歡上自己的工作,否則很難快樂,也不容易賺更多的錢。道理很簡單,喜歡做的事,才能做得好,做得好的事,才能夠賺到錢。就算是沒有得到預期的收入,但至少整個過程是快樂的,不是嗎?
套句華德‧迪士尼的話:「一個人除非喜歡自己做的事、做自己喜歡的事,否則很難有所成就。」如果你認為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薪水袋,只是為了換取生活費,那你這輩子恐怕就很難有所作為了!
你真的心甘情願只為了在剩餘的時間裡有錢可花,而犧牲了人生百分之六十的時間嗎?難道你不想在工作上取得金錢以外的東西嗎?
我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便是及早認清自己要的是什麼。金錢和快樂一樣,只是副產品。只要一個人能找到付出的意義,那麼賺到的就不只是錢而已,還包括了快樂的人生。
比方一個推銷員,當他銷售商品的動機是為了錢,賣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快樂,那麼我想他的快樂是很有限的,因為他經常會患得患失。
反之,如果他不以利潤為導向,而是希望大家因他的商品而改善生活,獲得更多的好處。這麼一來,不僅能找到工作的意義,財富自然也會隨之而來。
做樂在其中的事
人是追求意義的動物,我們做每件事都需要充分理由,先想想它對我們有什麼意義。一旦你找到這個意義,找到一個值得付出的目標,你將獲得無上的喜樂。
就拿我喜愛的寫作來說吧!雖然整個過程是苦的,常常還得熬夜,但到最後,一本書誕生了──藉由工作的完成,可以幫助別人,又可以提升自己,這種滿足和意義僅寥寥幾種工作可以相比擬。套句法國作家紀德的話,「幸福的祕訣並非努力於追求快樂,而是從努力中發現快樂。」我很幸運,能在非常年輕的時候便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記得高爾夫球名將老虎伍茲(Tiger Woods)說過這麼一句話,「重要的是,每天早晨當我醒來時,我去做的是真正樂在其中的事情。世上有多少人能夠如此?」
我覺得年輕人不要一開始就在意自己要賺多少錢,而應該問自己有什麼興趣?快樂嗎?對人生有什麼意義?
事實上,我們每天可能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而非在我們聲稱最親密的家人身上。如果從工作中你只得到厭倦、緊張與失望,你想這樣的人生將會多痛苦?令自己厭倦的工作即使帶來了「名」與「利」,這種光彩又是何等的虛浮?
打造全新的釦子
多數人成功之後,常感到空虛,即是源於迷失了自我──你「想」的,並非你「要」的。因此,當你賺到別人眼中的「成功」,自己的內心卻感到非常「失敗」。
我常看到許多人,長久忍受著窒悶的生活,卻不懂得坐下來想想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如果你所追求的夢想使你鬱鬱寡歡,那麼你所追求的就是錯的。
曾聽過這麼一句話,「人生最大的悲哀,即是不曾擁有值得追求的夢想。」但我覺得:「人生最大的悲哀,即是在美夢成真之時,卻無法感受到那份喜悅。」
當你拚命地爬上成功的階梯,直到頂端時,才發現梯子靠錯了邊,這難道不悲哀嗎?
我想,每個人在追求成功的路上,都需要經常停下腳步,回頭檢視一下自己:你喜歡你的工作嗎?如果是,為什麼?若不,又是為什麼?每天這麼付出值得嗎?
隨時反問自己,「這是不是我真正要的?」「這就是我要過的日子嗎?」只要這麼一問,心中的答案自然會導引你該怎麼做。
去喜歡做你做的事吧!試想,還有什麼比得上「被快樂擁抱的幸福」更能定義「成功」二字呢?
本文節錄自 何權峰 的《別扣錯第一顆扣子》一書
Subscribe to:
Posts (Atom)